常見心理問題與對策 一、常見心理問題: 1、焦慮與焦慮癥 2、抑郁與抑郁癥 3、恐懼與恐懼癥 4、強迫癥 5、疑病癥 6、網絡成癮 7、性心理問題 8、婚戀問題 9、社會適應問題 10、心理應激障礙 二、焦慮(概念):是指個體因預感到某種不利情況出現時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綜合情緒體驗。 三、焦慮癥(概念):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成為焦慮癥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焦慮障礙。 四、抑郁(概念):抑郁或抑郁障礙是指有各種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為主的精神狀態。 五、原發性抑郁障礙(概念):是指除腦外科和軀體病、藥物、酒精濫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等所引起的抑郁綜合征。 六、繼發性抑郁障礙(概念):由腦外科和軀體病、藥物、酒精濫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等所引起的抑郁綜合征。 七、抑郁癥的表現: 1、一天中多數時候情緒沮喪(對兒童和青少年,抑郁情緒可以表現穩易怒); 2、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無愉快感; 3、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 4、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內疚感; 5、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6、明顯的體重減輕或增加;或明顯的食欲減退或者增加; 7、有自殺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 8、性欲明顯減退; 9、注意力集中困難或下降; 10、聯想困難,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11、一天中情緒有較大波動,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漸減輕,到晚上最輕。 八、抑郁癥定義(概念):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的一類心理疾病,其癥狀表現比抑郁更為嚴重。 九、網絡成癮的概念:網絡成癮又稱網絡成癮綜合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臨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對互聯網絡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異常癥狀以及伴隨的一種生理性不適。 十、網絡成癮的診斷標準: 1、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沖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惹哦、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上述戒斷反應可通過使用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 電視、掌上游戲機來緩解; 3、下述5條至少符合1條 (1)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絡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2)使用網絡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估值使用網絡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網絡使用的危害仍難以停止; (4)因使用網絡而減少或放棄了其他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 (5)將使用網絡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十一、性心理問題的概念:是以異常行為滿足個人性沖動的主要方式的一種心理障礙,其共同特征是那些不引起常人性興奮的物體或情境,對患者有強烈的性喚起。 十二、性心理問題的常見癥狀:戀物癖、異性裝扮癖(異裝癖)、露陰癖、窺陰癖、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易性癖。 十三、社會適應問題的概念:社會適應是個人為與環境取得和諧的關系而產生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 十四、社會適應的基本組成部分:個體、情境、改變。 十五、個人成長嬰兒期的主要內容:心理學上把1-3歲的孩子叫嬰兒。嬰兒開始懂事了,自我意識也開始發展了,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斷奶、分離焦慮 十六、個人成長幼兒期的主要內容:3-6、7歲的孩子處于幼兒期,也叫學齡前期。自我意識開始建立;游戲這一時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思維活動以具體形象性占主導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點個性傾向開始形成。 △保護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勵其獨立性發展 十七、個人成長學齡期的主要內容:6、7-11、12歲的孩子稱為童年期兒童,亦稱學齡初期兒童。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情商培養和智商培養要同步
|